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根本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如何才能用好用活人才,并稳定现有人才,近日,福建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力在十一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作了强调:要探索开展福建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但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等突出问题却干扰了青年人才创新的正常节奏,既挤压创新的时间,又打击创新的意愿,亟须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长时间形成这样的评价机制,很容易造成让青年走向被动“躺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念,影响我国建造科技强国的进程。因此,我们要针对人才评价方式和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快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
健全评价机制,杜绝“一刀切”倾向。每个岗位都有不同价值创造的方式,强行使用量化指标,背离人才的岗位价值创造去开展评价,很可能就会违背人才评价的初衷,降低人才的积极性,因此,人才评价的内容、标准也要与岗位本身性质相符合,根据实际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突出业绩和能力。如对于长期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具有传统技能的手工艺者,不能单靠学历背景、家庭环境等原因而丧失评价资格的人才,而是可以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脱颖而出者,可直接获评相应层级人才的方式,激发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健全评价机制,坚持“多层次”激励。近年来,泉州就创新了人才评价激励体系,一是建立“人才层次+政策优待”制度,政府将人才评价结果作为兑现人才待遇的根本,让市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金融服务、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多项政策奖补。二是通过出台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制度,让高层次人才直接申报正高级社会化职称评审,并定期组织国情、省情、市情研修,激发人才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三是聘请高层次人才担任全市人才工作顾问,推荐高层次人才选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等,让人才享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双统一。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评价标机制,要尽力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可以脱颖而出,共同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邱雅玲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