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基本实现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权责明晰、设立的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加挂的牌子简约明了、出具的证明依规便民,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村级组织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标准”,村级组织,担负着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人民和政府的枢纽桥梁,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基层组织工作职责不清、管理机制不畅、办事效率不优等问题日渐凸显,《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正当其时,既回应了新时代对于党政群机构的新要求,又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指出明路,必将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工作职责明,让村级组织“轻装上阵”。上面前根线,下面一根针,村级组织就是直面群众,上到村里建桥修路,下到村民吃穿用度,无一不与村级组织相关,群众往往有事就找村干部。但有的事情一到村里,往往这个村干部说“问上面”,那个村干部说“我不懂”,存在一定推诿扯皮现象,给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意见》的出台实施,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构建权责清晰、充满活力的村级组织,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超职责、超权限、超负责等负担过重的问题。
工作方式简,让基层干部“马上就办”。群众办事,最怕“跑断腿”,来回在县里、镇里、村里相关部门“打转转”,让“只跑一趟”成为空话,办事“过夜”甚至办不成事,导致群众心生埋怨,干部有苦难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意见》的出台实施,明确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依法依规确定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鼓励村级组织该干啥就干啥,整合部门资源,建立综合性服务团队,一个窗口办好事,精简办事流程,同时,运用好数字赋能,整合互联网资源,鼓励党政群机构采取网上核验、主动调查、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群众办事“零跑动”,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的服务型组织。
考核机制优,让基层干部“真抓实干”。在农村,有的村干部用“发微信消息”证明工作布置,用“挂牌”证明工作完成,用“留痕”证明工作业绩等,此类形式主义的考评成为了框住干部的“牢笼”,导致村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和谋划村集体的发展。规范整合各类政务APP、微信群,拒绝过度“留痕”,减少重复报表,摘掉干部“表哥”“表姐”的称谓,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干部更好的放开手脚抓好工作,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人民政府 刘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