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经历过选调生活一年的我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对这段话有了更深切地体会。
2021年初,我被分配到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平地泉镇沈家村。在奔赴察右前旗的路上,脑海中想象到陌生严肃的脸庞、荒凉孤寂的村庄、繁琐复杂的工作,无一不带给我胆怯与疏离。然而这种感觉在我的双脚踏实的踩到村里的土地后,便迅速地烟消云散。我想一定是因为我听到了熟悉的方言以及村民热情又朴素欢迎我们到来的样子;一定是因为入职前动员大会上对于各项选调生政策的详细介绍;一定是因为在从镇到村的路上,包片领导叮嘱我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他的预防针;一定是因为村委会后为迎接我召开的党员大会上诸位老党员的笑脸。这些体贴细致的温暖填补了我这一路不断浮现的忐忑。就这样,我带着满心的感激与信心,开启了选调生生活,开始了从“同学”到“同志”的角色转变。
在入户慰问过程中,一位半身瘫痪的村民讲起了他的感激,靠着每个月的残疾补助,他雇周围的村民帮他洗漱做饭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维护着他应有的尊严与体面。通过各级政府、组织逢年过节对他进行的走访慰问,让他知道自己还被人挂念、被惦记。我深切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坚守,更明白只有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坚持社会救助工作的应保尽保,才能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
在不断深入走访中,我见过了年轻夫妻的宽敞院落与蓬勃朝气,也见过了中年男人面对卧床双亲、年幼孩子的辛劳重担。在交流询问中,我听到过心满意足的笑声,听到过邻里纷争的吼声,也听到过家遇不幸的哭声。世间百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但这些画面与声音中,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党和政府带来的安定富足,感谢党和政府的及时救助,感谢党和政府始终为每一个家庭平等提供的向上改变的机会。
生逢伟大时代,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正所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选调生经历正是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宝贵时机。我们要充分把握基层锻炼机遇,要勇于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韩璐阳 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