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五军团一部正在翻越桐子林后面的大山,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向陈家寨、底塔行军。队伍拉得长长的,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山顶。
从江西跟随队伍一路走过来的红军战士刘文才,由一个小战士搀扶着追赶前面的大部队。老刘生病好几天了,一直不见好转,身体很虚弱。他喘着粗气,汗水已经打湿了后背,每走几步就会咳嗽一阵。
走着走着,前面的大部队与他俩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他努力睁开双眼,在模糊的视线中搜寻着大部队的影子,还能看得见,他继续迈开沉重的双腿向前走。但刚走了几步,老刘又得停下来休息。这时,老刘求小战士不要管他,催促他赶紧去追赶队伍。小战士不肯放开老刘,继续扶着他向山上走去。快到半山腰时,他们俩都累得不行了,老刘又一次从模糊的视线中搜寻前面的队伍,这次,无论他怎样使劲寻找,都没有发现队伍的踪影。他急了,再次央求小战士把他留下。小战士还是不肯。老刘生气了,用尽全力大声吼道:“你这小鬼,快把我放下,快……快去追赶队伍!”小战士没办法,只得找一处平坦的地方扶老刘坐下,眼里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转身向山上走去。老刘看着小战士的背影渐渐淡出了视线,他用尽全身力气举起手挥了挥。一阵风吹过,老刘哆嗦了几下,他觉得脑袋越来越重,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等到醒来时,老刘感觉自己身上暖暖的。他心里想:“我这是在哪儿呢,莫非是当了俘虏?”他使劲睁开眼,朦胧中只看见屋里燃着一堆柴火,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忙碌着。中年妇女见老刘苏醒了,过来安慰他:“大哥你别担心,先生(医生)很快就会来给你看病的。”她用勺子喂他温热的米汤,老刘感觉一股暖流涌入心中,全身暖烘烘的,他想翻身坐起来,但使了几次劲都没能动一下。
这名妇女是桐子林杨保长的女人,她到山上走亲戚时发现晕倒在路边的老刘,便喊他男人悄悄地将老刘背了回来。
第二天,老刘好多了,能够坐起来了。杨保长找来一套旧衣服给他换上。衣服穿在老刘身上虽然有点短,但还算合身。老刘担心敌人来搜査自己会连累杨家,而且一心想再去追赶队伍。“你们的恩情只有将来革命成功了才能报答,我要去追赶队伍去。”老刘说着就要起身下床,没想到刚要站起来,头又晕起来。杨家夫妇连忙叫他躺下休息,劝他先安心养病,把身体养好后再去寻找队伍,继续为穷人打天下。杨保长的妇人还对老刘说,她男人是这儿的保长,但是,是水田寨的郑耀东乡长强迫他当的,他们夫妇不会害他。果然,老刘在杨家一直平安无事。
过了俩月,老刘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藏好,经常抢着为杨家干这干那。不干活时,他就经常去当地村民家串门,和几个青年一起玩耍,顺便打探一些情况。在杨家左邻右舍的眼里,老刘虽然说着外地方言,不好懂,但是他善良、勤劳、实在,见识比他们广。老刘很快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除了口音不同,似乎没有啥特别的。
半年过后,有一天老刘说要去扎西寻找人,他和杨保长一家依依惜别。杨家夫妇知道老刘终究是不会长留的,于是为他准备了干粮,并嘱咐他:“你随时都可以回来,请你记住,桐子林就是你的家。”
老刘离开桐子林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重新走进了革命队伍,后改名为刘求晗,在纵队当侦察兵,继续为穷苦人民的翻身解放勇猛奋斗,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依然没有忘记他在桐子林还有一个家。(威信县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