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以民为本、着眼长远发展,“真心实意”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真正“为民造福”。
树好“为民造福”政绩观,要以党性涵养党心、捧一颗“真心”摒弃私心杂念。树立与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坚强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从党历经的百年风雨中汲取力量,时常回首初心、叩问本心、摒弃私心,以“一颗红心”强化纯良党性,真诚地将党的宗旨铭刻于心。要以“思想入党一生一世”的姿态,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树好“为民造福”政绩观,要贯彻以民为本思想、谋事“实”真落“实”方能干成事。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各地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要创造真业绩,必须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让深入基层、贴近实际的调研“说话”,更要强化精准思维,在统揽大局基础上做好绣花功夫,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树好“为民造福”政绩观,要“意”在当下更要“意”味深长、实现持续性“造福”。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统揽大局、通盘考虑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要在“带头过紧日子”的大前提下,要拒绝各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最大效用。要深入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谋当下的幸福,还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条件、留下资源,让他们能够发挥聪明智慧,让人类文明永续辉煌。(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人民政府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