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镇做题家”在网络上被频频提及,“小镇做题家”是那些面对挫折时人们的自我调侃,本意是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了考取好的学校不得不做很多的题,通过题海战术来战胜别人,但是逐渐演变成了贴在很多人身上的标签,上面明晃晃地写着“视野局限”“缺乏资源”“只会应试”。
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问题。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论文致谢中说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面前”。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从贫困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个位置,他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所有人,出身不可以选择,但是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小镇做题家不应该被贬低、被嘲讽,小镇做题家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挫折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喉咙,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梦想。
“我始终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这是大部分青年的理想和追求。张桂梅奉献一生,筹办女高,培养的就是“小镇做题家”;黄文秀,毕业于顶级学府,最终还是考回家乡,帮助家乡脱贫。同样身为基层干部的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我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家乡,在学成归来后报答自己的家乡。在基层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的努力。坚守着对这份事业热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党的好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温暖的阳光照进家乡人民的心里,照亮他们的人生。我们这群“小镇做题家”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互相汲取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罗马,但只要有梦想,“小镇做题家”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金字塔,可以偶尔丧,但不必真的气馁。高考那么辛苦的“做题”都熬得过来,人生的其他“做题”也同样可以一个个去挑战。青春中国,风华正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委组织部 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