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镇做题家”成为网络热词,引起社会关注。原本,“小镇做题家”是许多人的自嘲,意思是他们出生在普通家庭,为了考取大学不得不拼死拼活做题,用题海战术去战胜别人。但在极个别人眼中,它却慢慢演变为一个可以贴在很多人身上的标签,上面明晃晃地写着“视野局限”“缺乏资源”“只会应试”。“小镇做题家”逐步被“污名化”,变成一种阶层讥讽、一种社恐标签。事实上“小镇做题家”们没有因起跑线落后而放弃也没有哀其不幸、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地分析、反省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为了实现人生的逆袭,凭自身的努力开辟新的天地
自隋唐发明科举制度以来,中国的人才流动,社会阶层的不断更新和新陈代谢,以及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靠普通民众的努力不断推动,一直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选拔等,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逐渐成为了工程师、医生、教师、科学家、国家公务人员等重要岗位。我们的社会应该弘扬这种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样也能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榜样,也才能促使社会持续进步。他们在“做题”过程中积累的坚韧和毅力,也在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延续了下去。会做题是一种能力,这不代表“小镇做题家”都是“高分低能”的。往“小镇做题家”身上贴种种无能的标签,也是相当不客观的。纵观古今历史,从察举到科举再到现在的高考,国家通过“做题”的方式选拔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他们虽出身贫苦,但都通过自身努力追逐理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历史铭记。奋斗者值得被尊崇,不应被嘲讽。梦想没有贫富之分,努力的人更不应被区别对待。
做“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题,当坚强自信的答卷人。从黄文秀为村民脱贫致富,到张桂梅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谁不是踏平坎坷成大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正是这些先辈们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国泰民安。“我始终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身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改变大山,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小镇做题家”就能否定的,我们会继续做好“题”,当好新时代“答卷人”,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
做“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扬踔厉题,当艰苦奋斗的答卷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中国或是世界变局最大的自变量。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青年一代,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我们每个人都是“小镇做题家”,做好时代“考题”,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壮志凌云题,当为民服务的答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成为了新时代的医生、教师、科学家等,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着儿时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而我,也通过公务员考试,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加入到建设祖国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贴近群众,听老百姓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并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扎根基层,做好基层“考题”,当好乡村振兴的“答卷人”。
最后,借用梁启超先生的话,“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王晓婷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铁沙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