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工非鲁班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不止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今日之中国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中兴通讯到华为科技,我们的工匠精神一直在路上,也应该在路上,在摸索与创新中砥砺前行。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传播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传播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会在社会上掀起“工匠故事”之风。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讲好“工匠故事”,才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传递工匠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用劳动者的双手铸造的,传递工匠精神是历史的要求,同样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委组织部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