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人生的原野上,磨炼自己,如同打磨钢刃,随着能力的提升,刀刃愈发锋利,工具愈加趁手,用一双灵巧的双手,便能创造出世人惊叹的伟大作品。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拥有完美工具的人,需要拥有灵巧双手的人,需要有奋斗精神建造伟大事物的人,需要有爱国情怀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伟大工人。
淬炼,铸就钢刃的坚硬。将钢刃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便得到了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更优质的钢刃,人也一样,需要经受极大的考验,才能脱胎换骨,破茧成蝶。基层苦,磨炼的是意志,基层难,提升的是能力,基层烦,修养的是本心。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漫天的大漠,深居敦煌50多年,住土屋,睡土炕,用土桌,坐土凳,喝咸水,吃粗粮,樊锦诗守护着自己喜爱的莫高窟,很难想象一个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城市人”能够忍受漫天黄沙下的大漠生活,但她凭借热爱和坚韧做到了,她如痴如醉的研究着几千年前的璀璨石窟艺术,并在这漫漫黄沙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她主持编写的记录性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还是现代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数字敦煌”,都让世人惊艳在这瑰丽伟大的艺术之中。去淬炼自己的人生吧,不要踯躅在基层的泥泞小路上,奔跑起来,抬头看看天上美丽的彩虹,心会更加坚韧,步伐也更加坚定。
打磨,散发钢刃的色泽。一般借助粗糙物体,如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上千次的打磨,得到了极度光滑和锋利的钢刃。一项技术亦是如此,从刚开始的不熟练,到熟悉,再到巧妙的控制过程得到伟大的工艺成果,此过程中,打磨的不仅仅是工艺品本身,更是制作者本身。王士良说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做一个“金牌工人”,只有站在机床旁,心里才踏实。机床成就了他,在一次次打磨中他成为了那柄散发色泽的钢刃。刚刚进厂,他第一个来到工厂,最后一个离开车间。闲时研究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加工技术,最后拿下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证书。在加工某科研装备核心阀体时,遇到技术难关,他一遍遍地做试验研究,失败了就换个思路再来。涉及跨领域新技术,就自学研究,反复钻研。终于,他创造出“稳、准、快”的锥面研体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在的他是公司名副其实的急先锋和领路人,是“打磨”,是他成为金牌工人。我们需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耕耘打磨,加入耐心和时间,总会做出光芒闪闪的成绩。
精准,犹如钢刃的锋利。成为钢刃,就要锋利,锋利是钢刃的属性,更是意义。2017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对接克服了岛隧连桥的世界级难题,实现沉管隧道“毫米级”对接,这一切离不开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秀振,他能够做出这样精准的工程,来自各种复杂项目的淬炼和不断研究、分析、施工的打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背后的研发者是中国航发黎明工装制造厂夹具工段特级技能师洪家光,为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他花3个月时间跟不同师傅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总结了几万字的心得。由他磨出的刀具质量好、精度高,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光亮平整。为研发用于打磨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工具,4年多的时间,无数次尝试,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最终成功。毫厘之间,他用车刀诠释了精度的含义。
身为年轻人,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面对困难不退缩,要知道每一次困难的背后,都是一次淬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没有一种考验不可以超越,我们对超越考验的信念和力量,使我们无所畏惧地接受淬炼,咬紧牙关,奋力拼搏,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请成为那柄锋利精准的钢刃,“虽千万人,吾往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锡勒乡 王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