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光明日报看到对李新文的访谈,感触很深。李新文,中国石油管道局通信公司经理助理,被领导同事们打趣道“挖沟工里学历最高”的他,一年出差350多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施工环境下打赢了“极寒之战”,创造了长输管道通信线路工程历史最佳成绩,形成了中俄东线高寒地区管道光缆同沟敷设施工工法,填补了同类地区施工空白。他们的队伍获得“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先进集体”“铁人先锋号”的嘉奖,被称为“金牌班底”。他,走遍祖国山山水水,却很少踏上回家探望父母的路。
“百色的朝霞”黄文秀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祖国的卫士”王继才守岛卫国奉献青春……几十年来,一代代知识分子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基层、边疆因他们的到来改变了面貌,焕发了生机!他们,也在广阔天地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不乏一代又一代将青春奉献给基层的时代楷模。外婆的邻居,我印象中那个和蔼可亲、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毛爷爷”,如果不是县上召开的“最美支边人表彰大会”,他的故事也许就被尘封在这座小城。
他,清华大学电机系1952级校友,定边县电力拓荒者毛裕贵,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在毕业后选择支援大西北。他和妻子来到定边,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下,用一台45千瓦手摇柴油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为定边照进了现代文明的一束光,并建设了定边第一个变电站。临危受命,十年攻坚克难,四座变电站在小小县城赫然伫立,为小县城实现了灯火通明。
他,已然暮年白发 ,却掷地有声“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温暖的话语、热忱的鼓励,饱含着对青年一代的真情关怀,寄托着一个胸怀着复兴雄心的伟大民族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
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要敢于长本事,善于担难事,不断增强思想理念,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工作经验,在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画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笔。(陕西省定边县人社局 胡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