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个别年轻干部总是抱怨自己在县直部门干得好好的,被组织提拔到偏远乡镇去任职,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抱怨自己没有关系;也有个别年轻干部总是抱怨自己被单位选派去驻村两年,肯定是单位主要领导对自己有意见有看法了,以后的日子没什么奔头了……凡此种种想法,笔者认为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该有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偏远地区、基层一线更需要年轻干部,也成就着不少年轻干部。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理应把组织选派自己到偏远地区、乡村一线去工作,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用好乡村这个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切实扎根乡村“蹲苗”练就一身“硬核本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不可否认,年轻干部朝气十足、活力无限,一朝被选派到偏远地区、基层一线去工作,不免有些心理落差,但要迅速调整好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巧妙地比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而偏远地区、基层一线,正是年轻干部“墩苗”最好的土壤,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的最好途径。越是偏远地区、基层一线,越能考验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应对棘手问题的能力;越是偏远地区、基层一线,越有可弥补、需完善的地方和可钻研、待挖掘的亮点。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理应珍惜每一次“墩苗”的机会,真心实意拜人民群众为师,将身子沉下去“接地气”,把心思用进去“聚民心”,在偏远地区、基层一线也一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常言道,沙子抓得越紧,失去的也就越多。有些年轻干部被选派到不顺心意的岗位、不合心的地方,心里面就不平衡,甚至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得过且过心态,这样要不得,也使不得,更不可取。实践一再证明,作为年轻干部,如果不能改变现状,就要先改变心态。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告诉我们,成长成才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理应在当下“墩苗”的磨砺中涵养心境、拓宽眼界,努力做到遇事豁达、从容应对,确保自己在新征程上走得更实更稳更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组织上选派到偏远地区、基层一线去“墩墩苗”,决不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终点站”,而是厚积薄发的“新起点”。不可否认,一些年轻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办公室里天马行空地“指点江山”,不愿深入偏远地区、基层一线躬身实践,干久了琐碎范赞的基层工作就觉得没意思、特没劲,感觉一眼望不到尽头或者一眼看到天花板。久而久之,不但自己变得锐气全无、暮气沉沉,自己工作的小环境也变成一潭死水,到头来大事干不来、小事干不好,逐渐被岁月“淘汰”。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想有所作为,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纵然在偏远地区、基层一线“墩苗”的过程中,独自面对各种复杂局面,甚至被人冷嘲热讽,也要始终明白,比空想更重要的是实干,比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拼搏奋斗,把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各种做好做到极致,必定能够脱颖而出、闪亮登场,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云南省威信县委组织部 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