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传承“铁人精神”之火 勇当振兴发展先锋

2022-07-04 08:53:41 | 来源: 中廉在线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论是把标杆立在祁连山上的王进喜,还是勇攀石油科技高峰的王启民,再或是中国石油名片亮相海外的李新民,一代代“铁人们”用他们的行动展现出敢为人先、背水一战的气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事业更需榜样引领,“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激励中华儿女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新中国迎着高天滚滚的寒流,战胜重重困难走向初步繁荣富强时,涌现出了有“铁人”之称的英模王进喜,他是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虽然他已去世许多年,但“铁人”精神却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李新民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他带领钻井队先后转战苏丹、伊拉克,实现了铁人老队长王进喜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正如李新民所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打井,大庆石油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变,精益求精、严细认真的标准没有变,练就一身真功夫、硬本领的拼劲没有变。”“铁人精神”穿越时间、跨越空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新时代无数“赶考者”奋勇前行。

“铁人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表现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铁人王进喜还在渴望自己“等把病养好了,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继续再好好干20年”、王启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李新民立誓“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铁人精神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国家主人翁意识与强烈民族责任感之中,源于石油工人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融合到一起的政治自觉。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继续认真学习践行铁人“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的党性觉悟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为党尽忠、为党尽责、为党分忧作为一辈子的事,任何时候都对党忠诚老实、坚如磐石,挺起爱党爱民的精神脊梁,涵养爱国情、民族心、民族魂。

“铁人精神”也是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拼搏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挖“地窝子”、建“干打垒”,用人拉肩扛、破冰取水、人拌泥浆池,进入新时代,钻井依旧是石油行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作业三班倒,在钻台上一干就是8小时,只要一开钻,不管什么恶劣的天气,都不能停歇。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初心使命,当前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离不开拼搏奋斗的顽强意志,要求我们永葆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断锤炼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铁人精神”还是不安现状,奋发思变的创新追求。20世纪60年代,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首代石油人,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在油田地下情况严重恶化的形势下刻苦攻关,取得了重大科技突破,保持了5000万吨的原油产量,为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第三代铁人李新民,29年专注钻井事业,带领1205钻井队实现了由单一井型向多种井型、速度型向效益型、国内作业向海外作业的三大跨越,总进尺突破25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283座珠穆朗玛峰。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实际,勤奋学习、大胆创新,积极进行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制度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着力推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地见效。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如今,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我们的心灵却不断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诱惑。在这个时候重温“铁人精神”,就是要让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发扬光大,让铁人的爱国情怀、铁人的拼搏意志和铁人的创新追求,唤起中老年人的回忆与怀念,更唤起青年一代的崇敬与追随,营造人人学“铁人”、处处有“铁人”、争当新“铁人”的浓厚氛围,让见贤思齐、崇尚英雄在我们中华大地蔚然成风,谱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薛东康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