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6月8日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挥出带动作用”这一举措格外吸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商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一批依托互联网技术提供进出口环节全流程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即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由于具备信息化和规模化的优势,这类外贸新型服务主体能够帮助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成为撬动中小微企业进出口的“支点”,进而带动外贸保稳提质。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各出奇招、各显神通。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多部委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各地纷纷布局外贸综合服务行业新赛道,不少地区涌现出典型案例。外贸综合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相关企业已超过2000家。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外贸综合服务行业仍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沿海地区和内陆、边境地区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质与量上差异较大,外贸综合企业的信息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亟需加强支持引导,加快释放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支点效应”。
首先,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挥“信息优势”。多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提供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物流等商业服务以及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公共服务。如何丰富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成为摆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面前的发展难题。政府、企业和社会都要解放思想,以改革重塑机制流程,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交易真实性、第一手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业务数据直接推送给政府、银行等,实现政府监管模式创新、银行信用风险降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下降、服务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多方共赢局面。有关部门还要主动回应诉求,优化政策环境。
其次,要发挥传统外贸服务企业的“存量优势”,加强信用培育,规范管理制度,支持其转型为抗风险能力强、内部机制完善、供应链服务质量高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迅速壮大行业体量。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外贸综合服务行业的水平。(潘焕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