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问题。“留”才,是一种智慧,善用方可干实事。古有唐太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有国内开放学历快速落户……凡此种种,无一不在说明:人才向来都是治国兴邦之本,安民社稷之要。面对乡村振兴的大机遇,人才振兴是重要支撑,而如何把青年人才引向农村、留在农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人才工作中的难点。要扭转这一困境,就必须引导人才到农村,用“心”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心”才是重中之重。
留住人才在农村,需要健全选拔任用制度。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的乡镇干部熟悉乡镇工作,适应力强,同时也大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学生村干部在学历、年龄、能力上都具有优势,要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选拔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为乡镇干部。
留住人才在农村,需要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敢于担当、利国利民。以前到现在,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关注着“生命”关注现实,把利国利民的事情当成人生追求。如“一元钱”村主任杨秀贵,以为家乡摆脱贫困的精神,在外打拼20年的他,开了自己的公司,50岁时却选择回到家乡当村主任。为了家乡的建设,他放弃了外面宽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乡支持家乡,并将自己的工资均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每月只领1元工资,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当选之时,他决定每月只领一元钱的村干报酬,其余报酬无偿捐给村集体,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当地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在人民、在家乡需要的时候他们勇于站出来,并用自己付诸行动,做好利国利民之事,青年人也应具备当担精神,为家乡作贡献。正是这些爱心人士的参与,让农村改头换面,生机勃勃。
留住人才在农村,需要鼓励机制与提高待遇。由于当前农村治理面临诸多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如农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治理观念转变滞后,治理能力建设落后不足等问题。高校毕业生面临买房、结婚、子女上学、孝敬父母的多重压力,在面临选择时,自然会侧重工资待遇高的工作。农村相比城市,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多数毕业青年会选择大城市工作,宁愿过“蜗居”生活,挤地铁,毕竟还“享受”着“五险一金”、“公司旅游”、“年终奖”“年休假”等。为了让那些心甘情愿到农村施展才华的人在生活上有保障,需要提高工作待遇问题,给予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决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待遇得到保障、福利得到加强,让他们既有奋斗创业的成就感,又有建设家乡的荣誉感。
农村人才是农村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排头兵,只有人才在农村挑大梁、唱主角、扛重担,农村也要“补元气”、“降虚火”、“治顽疾”,不断创新改革政策,优化成长成才环境,真正开创人才强农村、农村与人才新格局。在今天的大时代下,青年应担起时代责任,以时代为坐标,定位青春航向,不负时代。(贵州省锦屏县偶里乡人民政府 姜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