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农村青年面对苦难生活与命运做斗争的抗争史,那么《人世间》中周家三兄妹在改革浪潮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城市青年的奋斗史。《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发生在陕北农村里老一辈人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切身体会他们的心路历程,但《人世间》描绘的发生在北方某省会城市平民社区的一家三代的故事,有着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影子,似乎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上找到自己似曾相识的一幕。不论《平凡的世界》还是《人世间》,故事中的人物都经历了时代的变革,笑迎着命运赐予的苦难,最后在人生的课堂上学会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成为闪闪发亮的光芒,以微弱之光将人生长河点缀成闪亮星河。
人生本就不易,在千帆过尽后,我们应试着学会接受这平凡的人生。这人世间相对于声名显赫,功成名就的人来说,还是平凡的人多,但大部分的人又都想不平凡,都想证明自己的伟大,而恰恰就是证明这个想法的过程,又让他们变得平凡。一个能够甘于平凡,能够愿意和当下现状相处并承认自己的有限性的人,恰恰是最不平凡的人。所以证明不平凡的人是平凡的,而能够接受平凡的人却是非凡的。周家三兄妹中,大哥二姐北大毕业,大哥是光字片区人眼中最大的官,二姐不但才华横溢还相貌出众,而资质平庸的周秉昆初中就进入了工厂,他的一辈子也像是个一直走“背字”的倒霉蛋。兄弟朋友之间的差距,尚且还让人难受,何况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这也导致周秉昆在与父亲吵架后好几年都不写信联系,就是为了自己做出一点成绩后能改变父亲的看法,他的一辈子也是为了“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这句话努力地活出自己。面对大哥二姐的光环,人生的起起落落,周秉昆始终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接受自己的生活,坚守自己的品性,一直选择默默地守家待地待父母,在平凡的柴米油盐中,用包裹在烟火人世里平凡琐碎的温暖和感动,最后让父亲骄傲地说出“三个孩子里,你是我最满意的”。仔细想想,我们这一生中其实自己能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才貌,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如果拿到的剧本不如别人,不要羡慕、妒忌,也不要急着弃演,人生没有完美,活在当下就是真实的人世间。我们不妨像周秉昆一样,学着接受自己的一切,走出别人光环的阴影,适时理解自己,不断接纳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开心地拥抱平凡的生活,最后做好自己。要相信我们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奉献平凡的爱,让普通的人世间因为平凡的我们而变得不普通。
平凡不该平庸,在百舸争流中,我们也应试着学会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享受平凡不是去拥抱平庸,更不是去选择“躺平”。周国平曾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接受平凡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当我们摒弃了不切实际的人生幻想,不再执着于画一幅精妙绝伦的人生图案,接受当下平凡的状态,就是人生的常态,就是我们着眼于现实的开始。“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周秉昆这一生迷茫过,失意过,在工作中受到过排挤、打压,还两度遭牢狱之灾,但他没有因此颓废抱怨,他就像一颗不起眼的小草,不屈地挣扎着破土而出,努力地奔向美好的生活。他从头到尾都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从小到大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过是要做一个好人,他尽量做了,而且也做的很好。相比于大哥的“治国、平天下”理想,而“齐家”则是周秉昆唯一的目标,家人的幸福成了他一生的责任和使命,他就是整个周家的守望者和脊梁柱。他虽然不像大哥那样有远大抱负,又成功成名,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理想,坚守平凡的幸福是他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他用自己的奋斗和奉献,让父母和下一代在平凡的日子里,幸福温暖的生活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伟大人生目标,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不凡人生。从周秉义和周秉昆两兄弟身上,我也明白一个道理,能力大的人,活的轰轰烈烈的人,他可以为民族服务,为社会服务,像周秉义那样把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回馈给生他养他的光字片区,得到光字片区老百姓的尊敬爱戴。而我们平凡的人之间的交往,其实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给自己身边的人服务,像周秉昆那样把爱、温暖和善良洒向周边的亲人,在给别人服务的过程中,活的有尊严、有意义。
很多人都希望轰轰烈烈、风风光光,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准备接受做一个平凡人,接受做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一个,但无论自己多普通,也要活的非常有意义。人这一辈子无论多平凡,自己的抱负、情怀、品性和使命都不能丢,人生都要生起那份欢喜和意义感,在平凡中成为光,散发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 温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