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用好“三把斧”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2-03-23 17:08:33 | 来源: 中廉在线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由新华社对外发布,意见针对持续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详细部署。诚然,乡村振兴工作是盘布局全国的大棋,凡事必须站高一层,多想一步,乡村要振兴,用好人才,加快创新,法治保障是关键。

以人才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乡村振兴也需要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发展壮大”。习总书记的话语仍在耳畔萦绕,随着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工作呈现“海阔天空凭鱼跃”的良好态势,我们欣喜的看到,不少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村就业创业,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敢打敢拼的满腔热情,在乡村干出了一番不俗的事业,下一步国家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农民企业家反哺乡村,聚天下英才共创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以创新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回望历史,从小岗村18户农民在家庭承包责任状上签字以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势头便如奔腾的海浪一样一往无前,栉风沐雨四十余载,农村发展固然有质的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生产专业化水平仍然不高,产业整体上趋于单一,环境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等等,乡村振兴工作仍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亟需解决,所以我们唯有主动寻求变化,开拓新的思路,寻找一条创新提质的致富新道路才是目光长远之举,无论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业态经济,还是以环境提升为抓手,大力实施“田野农庄”旅游项目,重塑乡村风光,都是在践行创新的发展理念。

以法治做好乡村振兴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治理,需要用法治思维来引领,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由于农村事务繁杂,且距法治的辐射区较远,村民法制意识普遍薄弱,办事依法,遇事寻法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造成部分矛盾长期堆积,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将乡村普法宣传工作放在第一要务,同时把执法监督力量和法律服务下沉到一线,为乡村振兴做好法治保障工作。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的必须,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对美好明天的期盼,我们每个人都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只要找准方向,不懈奋斗,就能在时代发展的画卷中,加入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余世章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