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思想家朱熹说:“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见,要顺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良好风貌,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基础,筑牢信仰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的根基在人民,发展的力量在人民,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接地气、连民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才会能凝聚起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的磅礴力量。
以时代为导向,引领社会风尚。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从抗洪抢险救灾到抗击新冠疫情,岁月流逝,改变的是时间,传承的是精神。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更是理想信念的指引,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因此,在迈向下一个一百年的新征程里,我们必须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为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方向的指引,注入生机与活力。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文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出特色又不陷入形式主义,必须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更新理念,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民心所向,时代所引,创新所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用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良好风貌。(黄雅婷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