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稳”读懂乡村振兴、抓“稳”工作落实,成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时代要求。
从严治党、压实责任,“底线思维”把稳“基本盘”。全面落实党政同责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明确职责,细化“五级书记”和班子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强化县委主责,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持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等举措,牢牢拽牢乡村振兴“基本盘”,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可持续实现综合协调发展。
稳扩产业、振兴人才,“全局思维”拓稳“增长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依托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在乡村振兴中以“农民”作为出发点,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通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搭建平台、优化机制,“系统思维”启稳“发展盘”。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以科学稳妥的政策落实,让农村土地、林地等资源换发时代生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委组织部 罗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