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用好“红缨枪”,破解农村养老难

2022-02-24 14:57:53 | 来源: 中廉在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更加凸显。在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大背景下,农村老人如何养老成为更大难题。

农村养老难,难在养老模式。一般来说,养老问题的方式有家庭养老、集中养老、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就农村而言,集中养老模式困囿于传统文化观念,老人会有“被抛弃感”,家人会认为将家中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难以在农村推广普及,并且农村养老院缺乏专业一线护理人员,老人照料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小家庭”模式的大趋势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性,多个子女共同赡养老人的优势逐渐消失。虽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大量的农村青年返乡干事创业,但仍有大批年轻劳动力离家务工或在城市定居买房,长期不在家中,“空巢老人”现象更加凸显。对于社区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依托社区,以老人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服务内容,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托养的方式,对行动方便或轻中度失能的老人进行照料。然而农村依山而居,傍水而生,与城市聚集性高不同,居住地分散,社区养老的辐射范围有限。

农村养老难,难在缺乏保障。一是经济来源缺乏保障。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一般为子女的经济收入或自己的劳动所得。由于子女的生活负担,农村老人所收到的生活费往往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此外有的老人为了子女“考虑”,也会拒绝子女支付生活费。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劳作能力下降,不再能够“上山下水”,因此经济来源往往不足。二是医食住行缺乏保障。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农村交通、网络等已实现了“村村通”,大部分农村人已能够享受到发展的便利,在家中就能够点开手机,收到快递,买到食蔬。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老人“上不了网、用不了软件”的问题,只能到主村或乡镇上采买生活物资或进行医疗。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保障。农村养老院的建设落后,服务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专业的服务、护理人才。农村老人户外活动较少,娱乐活动形式单调,缺乏精神寄托。

农村党支部是我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一把“红缨枪”。如何发挥好这杆“红缨枪”的作用,是当前破解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一、整合闲置资源,服务农村老人。由于农村人口流失、生育观发生变化等原因,农村许多小学、祠堂等大型场所往往闲置,未能发挥作用。可以看到目前已有许多地方利用此类闲置资源,作为老人共享食堂或是老人文化中心,引入服务团队、文创团队,在服务老人的时候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盈利。作为党支部,可将此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好,存入农村“养老基金”中,既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能够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二、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网格化服务。党支部可通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按照网格化治理机制原理,按点划分、按区规划,为居住分散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日常送餐,并时长关注身体,联系村医上门服务。三、以党支部为中心,利用生态银行,实现土地流转,保障老人经济来源。通过将老人自家闲置土地存入生态银行,进行土地流转,增创收入,实现“养老基金”活水源源不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乡村振兴发展,要让人民有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首先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这杆“红缨枪”,以点破面,破解难题。(顺昌县洋墩乡人民政府 张翀)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