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理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先试、勇于作为、大胆改革。同时,公安机关需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非“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动态化、持续化、适应治安新挑战的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新问题,特别是近两年的疫情防控。对公安机关而言,疫情防控是大战,也是大考,让我们更加直观、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目前。公安工作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公安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公安机关需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好“强身”牌,树立公安服务新形象。全警参与,各部门协调合作,倾听基层民警之声。民谚有曰:众人划桨开大船。划桨靠的是众人之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样须集民警之众力。全警参与是提高公安行动执行力的有效手段,任何一种科学先进的社会治理模式,没有全体民警的积极参与,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只有全警共同参与、充分参与、乐于参与,才能取得扎实成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上热下冷、上冷下热都难以成功。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各部门之间要形成联动,形成顺畅的协调运作路线。西方管理学者法约尔在定义管理的概念时就指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可见,建立起公安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对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需注重基层民警的声音。基层民警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广泛、最密切的一群人,是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依托,基层民警作为“一线主力”,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是否产生效益最有发言权。由此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号召动员全警参与、上下左右联动协调、多倾听基层民警之声并适时调整,社会治理才能行稳致远。
打好“智慧”牌,开创智慧公安新时代。以“智慧警务”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为使“智慧警务”更好服务于社会治理,一要强化顶层设计,使资源合理配置;二要突出联勤共治,使地面巡防布局不断优化;三要突出科技引领,让空中技防网络更加严密;四要要建立和完善数据开放机制,让数据“活”起来。“智慧警务”涉及公安工作方方面面,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立体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现代化手段,通过智慧思维、智慧方式,进一步织密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推动公安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好“融合”牌,探索警网融合新模式。高标打造警网融合联动中心,持续促发警网联动共治效能。警网融合指的是将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进行融合。警网融合将网格员对于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社区民警、警格员“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优势深入融合,使民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工作,从而实现公安工作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通过警网融合,网格员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地缘性优势,搜集发现掌握各类深层次的情报线索,并及时反馈给社区民警,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安共建格局,从而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从“各自为战”到“全面联合”转变。坚持汇聚警格网格合力,着力打造联调联管品牌。积极探索警务室、社区网格点合署衔接,实现警格、网格无缝对接。坚持为民中心理念,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品牌。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着力提升公安“一站式”服务水平,实现服务“零距离”。深化推进公安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破解了以人口为核心的治安要素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漏管失控的难题,努力形成“平安共创、成果共赢”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好“聚拢”牌,构建社会共治新生态。聚拢社会资源,提供内在有效激励。着力在寄递业、废旧物品收购业、二手行业、特种行业、娱乐业等行业中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将公安管理要求转化为行业制度、行业规范。着力建立“圈子”文化,将小区、学校、商圈、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志愿者联盟与公安进行联动,使公安机关能够及时掌握小区、学校、商圈、市场等“圈子”的动态。着力发挥“重点老人”威望高、号召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五老”人员,积极动员其参与到基层平安创建、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尝试引进市场机制,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把适于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有偿服务。聚拢社会资源,统筹协调行业利益、个体利益、公共利益,解决资源条块分割、配置不合理等难题,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内在有效激励,实现更加顺畅的协同合作,切实提升社会治理能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时代是出卷人,公安机关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社会治理”结果的答卷,人民是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公安机关需以人民为中心,清楚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挑战中看见机遇。(福建省闽清县公安局 王企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