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有一种“年味”是“心在一起”

2022-02-06 19:08:34 | 来源: 中廉在线

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张贴春联挂年画、祭祖、走亲访友…… 春节回家过年,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年味”汇聚,更是每个中华儿女绕不开的特有情结和精神归属。然而,两年来,疫情阻隔了很多人的“回家路”,后疫情时代的春节,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以往奔赴团圆的“在路上”,变成了就地过年的“在他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过年的意义,不仅在于人与人的团聚,更在于“心与心的团聚”。“吾乡”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情感概念。“心安”是一种主观上情感需求的满足。只要“心安”,在哪里都是“吾乡”,只要是有爱的地方哪里都是家,只要心在一起那就是一种团圆。

“莫道今年春不归,来年春色倍还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这是第三个全国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春节。要让许多因疫情就地过年无法团聚的家庭,感受到“吾乡”的归属感、“心安”的幸福感,过年充满年味儿。各地政府部门就应采取有温度的措施,用暖心政策吹散乡愁。比如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现金红包”“留岗补贴”、保障住宿、减免房租、改善就餐条件等措施,推出过年送福利、赠送流量包、送爱心饺子、发放消费券等好政策,真正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当然,除了物质上的补贴、奖励、优惠之外,更需注重心理上的关爱、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挽留,让每一份乡愁、每一份思念、每一份牵挂都有安放之处,让他们感受到“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温暖,特殊情况下“过年”也一样有“年”味。

过年最牵动人心的不是“面对面”,而是“心贴心”,是血浓于水的情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就地过年,或许缺失了很多的仪式感,但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当思乡寄予网络,家乡就在咫尺。这个春节,即使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亲情永远“在线”。因为,我们可以在“云端”寄相思,用“指尖”送祝福。视频拜年、微信拜年、邮寄年货,“隔空”拍摄全家福,云端“拼”成团圆照,远程拜年、线上团圆,彼此的祝福跨越时空,温暖如初,让亲情丝毫不减。

隔绝疫情,不隔真情。人情浓,年味儿就不会淡。异地的分离阻挡不了亲情的传递,只要有爱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只要有心在,哪儿都能带给我们“天涯变咫尺”的温情感受。(邱有昆 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