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用好“三根针” 串好“振兴”线

2022-01-24 14:53:17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离农村最近,跟群众最亲,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乡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倍感温暖、深受鼓舞。我们要继续把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用好“三根针”,不断串好乡村振兴这条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胸怀“定海神针”,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基层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定海神针”,永葆党员姓“党”的本色。对党绝对忠诚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坚持“步线行针”,在为民服务中提高工作标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步线行针”的思维,以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对待每一项农村工作,把好每一道基层关口。大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小到人居环境、乡风文明,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国之大者”谋划推动农村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攻克堵点卡点,坚持找准抓手、以小切口破解大问题,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打造乡村振兴“晋江样本”。

甘于“磨杵成针”,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乡镇工作难事多、急事多、杂事多,必须要有“磨杵成针”的奉献精神。奉献并不是一定要作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为群众静静付出、为农村默默奉献。著名诗人汪国真在诗中写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来到基层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无怨无悔,就是要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担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追求。当离开基层,回想往事的时候,我们会骄傲地说:我的青春因奉献而闪光,因奉献而不悔。(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紫帽镇政府 李少峰)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