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薄弱村如何解困增收、强村富民,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纯农村,在二产、三产上经济收入上几乎没有,只有在粮食生产上做文章,因此粮食规模经营对于经济薄弱村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粮食规模经营,为经济薄弱村指明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方向。笔者认为,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要实现较快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准找出切入点,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大胆探索粮食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才有所突破,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1、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维护农田有效管理。村级组织引导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推进整村整组整畈连片集中长期流转,来整合农田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也可将经营权流转给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经营。探索建立农户入股土地生产性能评价制度,按照耕地数量质量、参照当地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计价折股。
2、提升农业社会服务,改善粮食生产环境。加强村级组织围绕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来应对劳动力的缺失,同时提高农田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积极推进合作社、农场主在农机设备、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设施的扶持,在原有的扶持政策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突破现有水稻统防统治、机械化统一服务按田亩奖励的最高限额,以农业机械化、统一服务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升农业现代化。目前村级组织可以以代耕代种为起步,逐步引导大流转,最终实现农田规模经营。这样村级组织既完善了对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群体的服务资源整合,搭建了服务平台,也可以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增加了村级资金的来源。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一体。村级组织以农业项目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规模经营的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4、推进品种品牌整合,引领优质稻米市场。村级组织重点推进优质水稻品种生产和整合农产品品牌建设。粮食品种不但要产量高农民收益好,还要迎合市场需求,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畅销的粮食品种。
5、推广乡村休闲观光,扩大农业增值内涵。村级组织从重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特性,进行深度立体开发中增值收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 ,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服务的功能。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随着我镇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深化,经济薄弱村积极围绕农村粮食规模经营这个大课题,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农业项目,提升农产品品牌,开发农业+旅游工作。我们相信经济薄弱村只是个暂时的称谓,一定会迎来一个村强民富的明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基层党群工作者 苏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