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以工作为灯,照亮前行的路

2021-11-01 16:17:34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1年9月,我被选调到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镇工作。不久之后,我被派到红格尔图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那时候我初步了解了红格尔图村的一些概况。我任职的村委会位于镇政府东1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红格尔图村、李家村、四号地、大阳坡村、武家村、十四顷湾村、头道脑包村)。现有耕地10878亩,退耕地4056亩,公益林13732亩。在册人口1105户2545人,常住人口372户766人。

我村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氛围浓厚,1936年,“打响绥东抗战第一枪”的红格尔图战役发生在此,1945年曾在此组建陶集县,并成立中共陶集县委及地方政权组织。1987年经原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审核,被划定为革命老区。1997年和2006年,红格尔图战役遗址分别被命名为“旗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基地。

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对我所工作的红格尔图村又多了一丝敬畏之情。在进村工作之前,我对乡村工作十分的陌生,也可以说有一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开展。慢慢的和村委会的支书、主任熟悉起来,也和我村的居民们熟悉了起来,时常和他们唠唠家常、聊聊历史,主任和我说:“这样有助于了解社情民意。”虽然这句话听着有些大、有些空,但事实就是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学习和了解,我已经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要深入群众,必须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光顾埋头工作。我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了“红格尔图战役”的始末,对我村的敬畏之情愈发深厚。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聊起“红格尔图战役”,我也常常感叹前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正如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许多驻村工作干部,他们不畏惧与城市生活千差万别的艰苦条件,也不畏惧没日没夜的奔波劳累,他们的精神源自抗战精神,即向“贫困”开战,向艰苦的生活条件奋起反抗。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之年,在任职之前,我就了解到,我村是全旗乡村振兴示范村,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我村人口不多,产业发展较为困难,在工作中,我了解到我村已经在依托“红格尔图战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主线,紧靠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发展红色旅游业。并提出了“32151N工程”的规划思路,即打造“三厅”、修复“二址”、拓展“一园”、打造“五基地”、建设“一中心”、融入“N文化”。在战役遗址修复重建过程中,有融入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等多元文化,以文化融合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传承精神的目的,增加红色旅游产业的深度、广度、宽度。

在此工作期间,我不禁感叹,这不仅仅是我村红色旅游的发展进步,更是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程,也是各乡镇之间高效合作互利共赢的关键节点。这样的统筹规划,是我今后工作中最需要学习的,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做好规划,往小了说,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工作,可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往大了说,统筹规划好乡村的发展,可以为村民们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在这一个月里,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里,我学到了基层工作的基础,就是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了解村民们的诉求、意愿,要做好调研,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录下来,再去服务群众;而在乡村发展方面,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更要合作共赢,不能只顾自己发展。

我希望今后的基层工作能做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以现在为起点,照亮我今后人生的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选调生 叶文韬)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