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爱国,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影响着一代代国人前赴后继、既往开来投身于祖国伟大建设新征程中。
筑牢稳定大局,铸就“民族之魂”。从“先天之忧而忧”、“惟愿海波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古至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坚定主线”在先人的牵引下,绵延至今,紧紧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涌动之心”。民无根而不立,国无魂而不进,爱国所传达出的深切内涵,早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心。这条带动中华民族千年发展的“精神纽带”早已超脱于其本身所传达的意义。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爱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主旋律”。在和平盛世年代,万千儿女更应身体力行,将爱国之情践行到底。
把控思想内核,锻造“信仰之基”。身处两个百年交汇的特殊节点,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谋而同。回望百年建党历程,红船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国人奋勇前行,72载筚路蓝缕、风雨征程,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中流砥柱”的爱国之情功不可没。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是维护尊严的绝佳武器,又是引领发展的壮丽旗帜。诚然,当下的社会需要精神的净化、需要信仰的洗涤。真正的爱国绝不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而是真正付诸实践,将信仰衍化为内生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让民族发展“未来可期”。
开展主题教育,汇聚“精神之力”。习总书记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汇聚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势在必行”。为此在全党、全社会领域内,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线上知识竞赛、爱国模范表彰、名人讲堂、线下互动等多种模式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尊重开拓与创新,让爱国之情在多措并举的形势下为民众注入思想的“强心剂” ,不断增强民族与大众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让敢发声、真发声成为常态。进行普及化的爱国主题教育,摒弃“唯出身论”,贯彻“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理念,在爱国教育感染下终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文化兴则国兴,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着社会车轮滚滚前行,坚守爱国之情、稳定一往无前的发展大局,让“21世纪下的雄狮”向现代化建设稳步迈进。(余恺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周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