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不以山海为远 共创美好未来

2021-10-26 15:19:09 | 来源: 中廉在线

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指出,“中方倡议,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必由之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然而,“文明冲突论”一直甚嚣尘上,例如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某些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论调,那其实只是霸权主义的心态在作怪。实际上我们的世界不可能只有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文明,正是因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世界才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多样的共同体。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应该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取其精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摒弃偏见和傲慢,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价值共识。正如中非友好交往的这段历史体现了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中国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非洲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了中国长期的大力支持,两个文明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同进步在国际社会广传佳话。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互鉴是基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科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早已是时空中的“立交桥”,而不再是“平行道”,要做到交流互鉴、互利共赢则需要做到思想上的沟通。两千多年前,以丝绸为介,连接起了东西大陆,中西文明的交流。两千多年后,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大陆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拥抱各国人民。以空前的诚意和更加多彩的形式真切期待各国人民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腾飞的中国也希望中国青年能够带着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走向海外,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互鉴的态度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发展是重点。2008年的那场全球经济危机警醒着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抓发展就必须抓创新,抓创新才能谋未来。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只有勇于变革创新,才能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发展动能,也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契机,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的浪潮中,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独行快,众行远。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下,我们应该不以山海为远,秉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一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的美好和平。(浦城县富岭镇靖坑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刘艳洁)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