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历史的洪流滚滚不息,时间的长河奔腾向前,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已经离我们超越百年,但革命先烈们在此次救亡图存运动中留下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的顽强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虽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引领着吾辈为振兴中华而接续奋斗!
深植“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情怀。从《大学》中所载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所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孙中山先生所讲的“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华夏儿女最质朴的情感,也是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底色。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我们应当肩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职责使命,胸怀“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为民情怀,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着人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为国家谋进步、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宏伟大业中来。
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意志。在电影《辛亥革命》中,广州起义失败的壮士们备受折磨,全身伤痕累累,血流不止,依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革命壮士们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冲破了黑夜的笼罩,唤醒了沉睡的国民,让救国理念这束曙光洒进国民的心灵,播撒下思想进步的种子。“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面对风险挑战,面对磨难挫折,面对艰苦环境,年轻党员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扛得了压、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受得住累,才能在磨难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努力成长为有能力、有才干、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涵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在武昌起义前,负责筹划起义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因事泄被捕,在就义前,他们高呼“同胞们,起来革命!”“同志速起,还我河山”等口号,用鲜血染红了湖广总督督署东辕门,被称为“武昌首义三烈士”。牺牲时,三位烈士的平均年龄不到27岁。青年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在生与死之间作出了光辉抉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我们年轻党员干部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和平年代,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重任,面对经济建设、生态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我们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度自觉,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情怀,继续谱写中国发展新篇章。(陈丹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