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使命在接力攀登中积极担当,壮丽的事业在接续奉献中努力成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怎样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效落实,明确衔接任务、工作计划、推进时限、方法措施和资金保障,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了每个中国人最关心的大事。
点热忱之火,当好产业兴旺的“词作家”,让干群动起来。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为产业发展填好词。需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需求拉动、政策推动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多样性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满足农民群众不同需求。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实施纵向专业化协作和横向联合化生产,抓机遇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紧密联结各主体之间利益,共担共享利益风险,有序开展竞争,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需要产业布局科学,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做大做强有机特色产业。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规划等各种因素,实现产业的最优组合和最优区位,促进产业分工与产业协作,推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围绕“稳”字抓粮食生产,围绕“优”字抓现代业,围绕“活”字抓农村改革,确保国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点燎原之火,当好生态宜居的“曲作家”,让环境美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共创生态宜居家园的基础。要为生态宜居谱好曲。通过巩固脱贫成果,解开一个个环境死结,找到一条条致富门路,补齐一块块发展短板,提升科技支撑力和创新力,破解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瓶颈,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狠抓生态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化害为利,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发展。通过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着力实施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功夫够深、滴水穿石”的韧性。
点笃行之火,当好乡风文明的“演唱家”,让风貌好起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为乡风文明发好声。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大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厚植农村发展动力,推动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双提升,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大力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大力加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着眼于凝聚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群众,调动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相信经过辛勤耕耘,更能懂得收货不易,经受风雨洗礼,更加坚定前行脚步。
点星星之火,当好治理有效的“演奏家”,让人心聚起来。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发展的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关键在人,要为治理乡村伴奏好。就要发挥好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必须积极参与,同时深度思考如何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如何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的相关平台、形态上发挥作用,积极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就要措施到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目标,积极构建制度机制,强化统筹调配,推动乡村治理科学合理、措施到位。就要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围绕“强”字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围绕“美”字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围绕“活”字着力増强农民致富能力,将农村这个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抗在肩上,将农村这个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扎在脚下,将农村这个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揣在心里。
点繁华之火,当好生活富裕的“主人家”,让民众富起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是国家真正富裕的源泉,要坚持人民为中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接,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坚决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老年人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坚决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让村村都有一张规划图,家家都有一本致富经,人人都能算出一本增收账。坚决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坚决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等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望走过的路,成绩漫漫而无比自豪,眺望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在筑梦乡村的路上,心里才有时代感;在艰苦奋斗的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观;在乡村振兴的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情。中国正迎来了巩固成果、拓展成效的衔接过渡期;等来了固强补弱、夯基垒台的窗口机遇期;盼来了积能蓄势、跟跑追赶的关键成长期。每一个逐梦人都要用十个手指弹好乡村振兴这张乐谱,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共谱乡村振兴华章。(内蒙古丰镇市官屯堡乡党群服务中心 任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