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文章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共建“红色江山”,让革命星火赓续“燎原”。一件件革命“老物品”、一个个革命“老故事”、一幅幅革命“老照片”都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革命历史,同时也把红色基因束为一札永不凋谢的历史之花、精神之花。铭记初心,不忘来时的路、不忘自己的根,始终牢记红色历史,永葆政治本色。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共建“红色江山”,激扬新时代红色“浪潮”。“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红色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创新,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共建“红色江山”,增强继续前进的定力。传承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革命精神,使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政治信仰、政治追求。红色资源,让我们能穿越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革命先辈、仁人志士为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牺牲奉献的可贵精神。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好、用好红色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在汲取红色力量中发展“红色产业”。乡村振兴,发展为要。红色村庄历经战争与炮火的洗礼,铭刻着大量彰显革命精神的红色印记,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红色村庄的红色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在乡村振兴中,要擦亮“红色名片”,将这宝贵的财富利用好、开发好。通过科学整合“红绿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村庄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优势。合理利用科技赋能,有效激活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立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搭建红色体验平台、打造红色产业链条,进而形成“政研学一体+多元融合”的产业体系,将红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推动红色村庄产业振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红色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红色文化中感悟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怀着赤子之情、公仆之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以生命赴使命、以真心换民心。在乡村振兴的可为时代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康飞鹏 福建省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