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2021-10-08 10:35:27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人才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人才工作是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解决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短板”问题,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应着眼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全链条,统筹兼顾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工作体系化建设水平,防止把人才“卡住”“气跑”“埋没”,避免人才流失和浪费。

实现人才工作法治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注重法治化,这也是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十分关注的问题。实现人才工作法治化,必须根据人才工作规律,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过程中避免临时出台缺乏前瞻性、稳定性的“抢人式”人才政策,而要放眼长远、注重法治,形成开放、包容、合理的人才政策体系。应比对世界人才和创新高地,从实际出发查找并弥补人才工作法治化方面的不足。强化法治理念,完善相关法律,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健全人才工作法规,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完善股权激励、知识产权评估等机制,保护人才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才工作点多、面广、周期长,要避免出现谁都管或谁都不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在人才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实际需要出发推出硬招实招,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不断吸引人才集聚。因人而异、精准服务,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开展“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最后一公里”问题。我校围绕教育质量建设,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推动“引进人才”等政策落地,推出创新培养教坛新秀计划等务实举措,不断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提高漳平教育不断添砖加瓦。(陈真 福建省漳平一中)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