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丰厚“沃土”,我们必须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完善师资队伍,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导,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出贡献。
加强高校学院建设,筑牢思想政治“强根基”。马克思学院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铁力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理论功底,锤炼纯洁党性,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持续不断地提升教材内容的鲜活性、可读性。要健全相关评价和支持体系,引导教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思想品质立德树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真真正正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加强理论学科建设,孵化示范引领“领头雁”。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具有科学性、政治性、实践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专注于学科研究的方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党的立场观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创造出科学性强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要利用好高层次专业人才孵化基地,支持教师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优秀理论文章,培养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担当意识,不断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开拓铸魂育人“主渠道”。高校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利用课堂和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开展适合大学生“口味”的思政课程,依托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基地广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促进学生与老师共情共行,持续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自觉成长为思想坚定、功底扎实、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必须在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高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扫除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思想和制度“障碍”,让党旗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高高飘扬。要强化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唯有多方齐心协力,形成领导带头、骨干先行、师生参与的积极氛围,方能确保学院各项工作规范运转,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建强。(余映狄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