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回信,充分肯定和赞扬廖俊波精神,并对她及家人予以亲切祝福和勉励。6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开展“弘扬廖俊波精神、践行为民初心”活动的通知。这说明我们的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廖俊波学习。那么,住村选调生,刚出校门便走入最基层,我们能从廖俊波身上学到什么呢?
一是学习他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干事初心。“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俊波您好。”政和老人张承富写下这副对联,年年换纸不换词,表达了政和人民对廖俊波最为朴实真挚的感激与爱戴之情,也是廖俊波能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最直接体现。住村选调生刚出校门便走入农村最基层,接触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给人民群众留下的是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最直接的印象,保持着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初心意义重大。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学习他实事求是、重视调研的干事方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廖俊波就是把调研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人。“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往基层的路上。”这是廖俊波的同事对他的评价。2个月,16800余公里,平均一天270公里,廖俊波初到政和的那个夏天,以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对政和的调研当中。就是这两个月的调查研究,为廖俊波给政和穷病开出药方提供了“诊断”的依据。住村选调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是最基础最基层的数据支持,虽然刚刚步入工作岗位还不一定能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但是可以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非常宝贵参考。在住村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调查研究的能力,也必定是在未来工作中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三是学习他锐意进取、敢打敢拼的干事激情。廖俊波“能到现场的就不在会场”,他不像是坐镇大后方指挥的元帅,而更像是带头冲锋的先锋官,是典型的“铁人”、“工作狂”,周末在基建现场,假期在乡镇村屯,他冲锋在前的背影鼓舞了大小干部和二十三万政和群众,政和上下士气大振。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5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作为住村选调生,或许廖俊波的成就我们或许一时无法望其项背,但他干事的激情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学习廖俊波锐意进取、敢打敢拼的干事精神,在任何困难面前,腿肚子不抖,腰杆子不弯,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定能在新时代农村基层这个广阔天地发光发热。(苏飘逸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卿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