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路,起航新征程。经过全党各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方向的起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接续工作,高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发展。
望得见水、看得见山,奏响生态宜居乐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推进乡村振兴这项大工程的进程中,农村要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建设出望得见水、看的见山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兴、人民富,开启幸福生活加速度。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我们要继续瞄准薄弱环节,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在生产绿色优质产品上做文章,推动科技创新,引进深加工项目,加快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观光旅游等深度融合,在打造全产业链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产业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引人才、留人才,推进乡村治理有效。“任贤使能,填下之公义。”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任何地区、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相对比大城市的优势背景,乡村缺少吸引人才的优势,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拦路虎”。要积极开展人才振兴工作,实现“内生造血”和“外生输血”相结合。既要就地取“才”,建立健全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更要广开门路“聚”才,强化人才引进、创新思想,借助高效、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让有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大学生等向乡村基层流动。从而为乡村发展打造出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