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地高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一批原本应该只在课堂上讲课的高中老师、大学教授们走进了互联网,一些老师因其独特、创新的上课方式,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围观,成为了网络大V开始走红网络。这里面有我们大家熟知的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哲学老师陈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戴建业等等。
一、高校教授网络走红恐带来的一些问题
一是需警惕网络走红成为升职“捷径”。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从事学术研究。而要真正出成果,需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才能产出大部头著作和高水平成果。但是,随着一些教授网络走红,使得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只要是受网民热捧的,就一定是学有所成的资深学者和有才教授。这就需要警惕一些教师一畏的追求网络上的名气,长时间活跃于短视频及网络课,使得本该安心钻研和教学的人成为一个偏重“视听效果”浮华之人。
二是需警惕网络走红传播错误导向。须知,网红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不理性。就这有可能使部分为了能够提升名气的教师以传播错误、庸俗的东西、制造思想混乱,以达到哗众取宠、增加粉丝量的情况。这对于从事教育事业,为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进行人生观规划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直视的问题。
三是需警惕网络走红被商业利益绑架。随着网络走红产生的名气和网络平台为吸取网络达人采取的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网红教授们向着平台需要的方向发展。虽然说经常在各类媒体露面,也不代表一定没有在做学术。但是如果拿着大学给予的工资,却整天跑到外面做娱乐节目,不仅有违职业伦理,更会影响自身学术研究。
二、对于高校教授网络走红的建议
一是区分主次,注意分清时间。高校教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虽然日常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不用整天围绕着固定的班级转,但只有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学术的前提下,才能发展自主性开展“自选动作”。
二是创新机制,增大灵活性。建议高校加大对高校教授的教学考核标准,并采取更为灵活的评分机制,使高校教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更好的在“媒体阵地”上展现自己。(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