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一个人都像人的样子,国家必然会像个国家的样子。”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揭示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我们希望国家强盛,国家强盛,每个个体才活得有尊严。国家并非抽象,它是由一个个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国家强盛需要个体,国家由个体组成,又由个体建设。只有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价值,国家才会被建设得更加强大。
明代书法家韩道亨《草诀百韵歌》以“草圣为最难”一句开篇,讲的是书体。若论单个的字,则“人”最难写。“人”字难写,不单是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越不容易写好。更多的是从社会学角度讲,做一个合格的人很难。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创造作为人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命题,也是让国家像个国家最该思考践行的命题。
为人的标准也是建设国家的必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不仅阐述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更将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联系到了一起。只有个人做到了这些价值准则,社会和国家才能才能更好的实现价值目标。放到微观视角下,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基石,只有把理想和事业联系起来,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创造自己岗位应有的价值,扎根工作、深入基层,为民谋利、身体力行,才能建设更美好的国家。只有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弘扬社会正能量,才能建设更和谐的国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此看来,只有每个人都做合格的“人”,中国才会是昂首挺立的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践行的,是要拿出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担当的。这不仅需要奋斗者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爱国奉献的文化基因刻在灵魂深处、融入血脉之中,也需要每一个个体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要建设中国,要发展中国,重在践履,贵在力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建设昂首挺立的中国。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们要有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和不计得失的满腔热血,要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是什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人民政府 古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