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第一财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需延续历史,传承文化。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文化的典型表现性。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特征和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从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就开始积累下来的,绵延至今,从未断绝。它如此强大却又十分脆弱,不可再生也不可循环,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我们需要延续历史文脉,注重保护,注重传承。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需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在国际竞争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诸多国家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为求利益拆旧建新,将诸多古老的文化旧址开发成小吃街、商业街,丢失了原有的味道。更加令人愤恨的是不少数的旅游地,为求利润,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过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这不但违背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还加重了负担。为加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政府应给予重视,加强监管,制定有关机制,确保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适度利用,防止只顾眼前牟利的商家将遗产保护区变成经济开发区。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需包容开放,交流互鉴。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文化在交流中互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不论来自中国,还是来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是人类创造,甚至是世界创造的结果。各种世界文化遗产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开放交流中,应该保持平等,秉承谦虚的态度相互包容相互交流。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减少不同国家的文化冲突。只有交流互鉴,才能让世界文化遗产充满生命力。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和传承好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成为世界遗产的守护者、传承者,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七贤社区委员会 黄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