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实现振兴发展的优势,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创新推动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信,逐步形成人才汇流的局面,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人才培养链,培育人才造血能力。加大对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对接力度,进一步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对人才政策、项目和支持措施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人才政策的总体集成。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科研平台,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机制,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围绕重点项目需求,落实人才政策,引导急需紧缺岗位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向重点企业(项目)聚集,提升人才资源协同度。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用最低的成本,补齐“高、精、急、缺”短板的目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深挖高端人才“富矿”,打破人才短缺桎梏,绘就行业发展的整体配套规划蓝图,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快建立对紧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规划,按照国家产业布局,考虑整个产业体系的需求,做好各类人才的配套规划。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大批技能人才、高端人才、前沿人才,进一步优化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专业。把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放到市场、科研、生产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成长,不断积累提升,完善超越,创造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要保证创新推动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待遇、改善国内环境,由此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坚持以“用”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技术优势、企业市场优势、金融机构资金优势的强强联合,实现借智回归、撬动发展,破解引回难的壁垒。以更优的机制用好人才,用更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努力把我国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创业、发展、生活新高地。
改革创新,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面临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科技工作者更应该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迸发涌流。(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人民政府 刘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