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时刻涵养奋斗精神,架起直通民心的“通道”,切实做到以“奋斗之姿”答好“民生之问”。
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树立奋斗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七年知青岁月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党员干部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心有家国情怀,从我们面对党旗、举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要立下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志向,使为民服务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然追求,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圆梦路上的路标和印记,同群众一起践行百年复兴的历史约定。
以“躬逢盛世、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提升奋斗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的成就,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是一个个中国奇迹的缔造、一个个中国故事的书写,令我们每一个亲历者震撼和自豪涌动心间。有国才有家,强大的祖国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个时代,把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上坚持严要求,在岗位上坚持高标准,多到基层一线,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优化自身本领的切入点,进而做好民心民意的“精加工”,始终以先锋形象、砥柱身躯来勇担责任、不负时代。
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紧迫感保持奋斗姿态。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就了一幅新的伟大画卷,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对保持奋斗姿态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员干部要以新时代背景为奋斗底色,以强国富民梦为奋斗坐标,做到党和国家指向哪里,党员干部就奋进到哪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奋斗在哪里。要通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抵制奢靡之风,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做到品正行端、慎独慎微,始终保持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践行志向,带领群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冲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回应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问”,唯有把“奋斗精神”牢记心间,才能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将一幕幕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逐梦新时代。(吉林省和龙市委组织部 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