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类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冲上热搜,引起关注。
女孩因狂犬病脑死亡,“清华学姐”让“猥琐学弟”社会性死亡,杭州28岁女生被造谣出轨快递员,成都女孩感染新冠等诸如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比比皆是。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暴力十分凶狠,如洪水猛兽,摧毁一切。无论何人,无论何事,无论有无证据,只要看似有一点点“污点”,便会被“有心人”放大无数倍并横加指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国网民基数如此庞大,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本就已经“先天性”复杂,又有“心怀不轨”“利欲熏心”之人从中作梗,故意把水搅浑,导致网络暴力越来越频繁,抵制了又出现,出现了又抵制,周而复始,形成一个看似打不开的“死结”、破不开的“坚冰”。
想要打开这个“结”,破开这块“冰”,就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向发力,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需要注意的是网暴参与者成色复杂,动机目的不同,造成的影响大小不同,不可能一棒子打死。只有精准施力,抓住主要矛盾,“杀鸡儆猴”,才能破解网络暴力这道伤脑筋的“难题”。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互联网管理的相关讲话与会议精神,整合现有资源,自上而下形成一套覆盖全国、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制度。搭好整体框架,梳理好制度脉络,为各地建立地方制度指明方向。落实主体责任,避免灰色区域形成。重点审视薄弱环节,补齐制度“短板”,形成一个政府监管、企业管理、群众监督的全方位体系。持续推进网络实名制政策的落实,出台配套措施,全面完善细则,不给网络暴力留丝毫缝隙。
制订一部全面、细致、与时俱进的全国性、指导性法律,继续规范细化互联网管理相关规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重点针对“恶意带节奏”者与造谣者,推出适当的处罚定刑,尤其是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个人与团体,必须严格执法。既体现法律威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犯罪成本,又给其忏悔改过的机会。
二、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政企协作形成“组合拳”
加强行政监管,增强政府部门在互联网领域的“存在感”。一方面持续推进舆情监测工作,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加强自我管理,严格自我审核,外力与内力形成合力,打出一套“组合拳”,既给企业传导压力,也给“恶意带节奏”者与造谣者造成震慑。日前,多家著名互联网企业被相关监管部门约谈、处罚,此种手段应继续坚持,将对互联网企业的审查监管常态化制度化,彻底断绝“恶意带节奏”者与造谣者“避一避风头再冒出来”的侥幸心理。同时,加深与互联网企业管理层的交流沟通,持续跟踪掌握相关动态信息,保证管理层站位正确。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综合制度规章与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企业版本的自我管理制度,明确细则,落实责任。定时开展员工技能与思想培训,持续优化相关软硬件技术。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自身平台上的内容与用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但是适当的监管。加强自身应急处变能力,尤其在涉及重大影响的事件上,必须把守好“第一道关口”。主动与监管部门联系沟通,全力协助监管部门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三、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网络良好风气的形成
教育与宣传“两手抓”,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世界要讲素质讲道理,网络世界更要如此。同时继续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国民文明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适时适当地加入与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知识。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只要我们每个人凝心聚力,在网络上注意自身言行素质,事情真相还未大白之前稳住心态,权且不表,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析的思维,摒弃盲目从众、法不责众的心理,抛弃发泄私愤的想法,看到谣言与煽动性文章时能自觉举报,为正义发声、为受害者发声,被谣言所伤害时能保持信念、相信正义、相信法律、相信国家,那么网络暴力的难题定会“不攻自破”。(李程 海南省琼海市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