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打好“组合拳” 护好“大熊猫”

2020-08-03 14:22:19 | 来源: 中廉在线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广泛共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积极落实“黑土地”保护政策,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就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厚植人才优势,打出人才的“引育用”组合拳。

引航掌舵,擘画“引才”文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对黑土地保护提出新要求。今年,南方内涝,国外疫情。黑土地不仅成了当地农民的命根子,更成了全国人民的大粮仓。扎紧全国人民的粮袋子,就要坚持扛起捍卫黑土的大旗,不懈探索对黑土地保护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工作。以“需”寻“供”,通过对本地区真正欠缺人才的分析,打破一味追求学历、身份年龄、编制关系等观念制约,实施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符合本地区发展定位、发展需求、发展重点的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在人才的选拔上打破常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让高端人才成为黑土地保护的“智库集群”。

坐镇中枢,擘画“育才”文章。单靠外部援助激活乡村发展的探索多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探索的模式一般都是自上向下推动的,运作成本高,协作难度大,当地缺乏配套人才队伍。破解这一难题,就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培训基地的地域优势和辐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土人才技术培训,使本土人才快速培育为农业发展核心成员,让专家变成“农民”,让农民成为“专家”。通过在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带动和引领,让“学徒”在与“师傅”朝夕相处和口传身授中得到再培养和再提升,让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农业生产实践碰撞出火花,真正锻造出理论强、操作强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超越陈规,擘画“用才”文章。“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解决引进人才“人岗不适”的问题,要对人才“扶上马、送一程”,各级组织部门要打破老旧的考核任用机制,匡正“有为者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不以身份论英雄,仅凭成绩来晋升,把敢打敢拼敢于担当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才能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为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委组织部 张爱萍)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