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越到这个紧要关头、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要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与此同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一击,让攻坚任务更加复杂艰巨。因此,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啃下脱贫硬骨头,战疫、脱贫两手抓,带领人民群众拔穷根,携手走向奔康致富美好生活。
一鼓作气不放弃,决战决胜啃“硬骨”。改革开放40多年至今,我国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但即使如此,脱贫攻坚战也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啃的都是一个个硬骨头,打的都是一个个硬仗。对此,我们要做到两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攻坚谁”,我们要成立以镇村干部及贫困户为组员的网格化攻坚小组,秉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全面开展摸排核查,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开展信息比对,查找目前未脱贫、易返贫及“老弱病残”等“边缘户”群体,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挖“穷根”,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懂弄通,根据贫困轻重程度,为这些“边缘户”逐个建立攻坚台账;二是精准帮扶,做好“怎么攻坚”。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重点紧盯未脱贫户,实行“三对一”帮扶机制,在原有帮扶责任人不变的基础上,加派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村干部叠加帮扶,强化帮扶措施,着力在发展生产、安排就业及自主创业金融扶持上加大支持力度;针对“老弱病残”,主要落实落细现有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用社会保险兜底实现脱贫;开展“边缘户”的贫困预警监测,及时掌握其基本生活状况,定期开展信息比对,分析研判可能存在影响基本生活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全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持续作战不放松,战“役”战“贫”两手抓。脱贫攻坚收官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也让少数地方面临着因疫返贫、因疫致贫的风险,造成贫困群众的就业、生产、收入稳定性不足。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做到“防疫情”与“防返贫”双应对,做到“四个一”,即“道一声问候、搞一次疫情排查、做一次防疫宣传、定一个脱贫及巩固提升计划”。一方面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微信及入户等方式,向挂钩贫困户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贫困户防控疫情的能力,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必要的口罩等防护物资,同时要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监测,了解贫困户的疫情防控情况,出行动态是否会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指导贫困户做好自我防护;另一方面要精准摸排出因疫情导致没有收入或收入降低的贫困户,登记造册,研究特殊时期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对受疫情影响的未脱贫户、易返贫户等群体进行针对性帮扶,在企业复工复产和各类项目建设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务工,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激励性扶贫项目—种养殖业、加大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就业、生产、生活、收入持续稳定,助力决胜抗“疫”战“贫”。
勇往直前鼓足劲,乡村振兴促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期,乡村振兴也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因此,只有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一则要立足于“产”,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要推动产业在农村落地生根,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特色,如平和琯溪蜜柚、烟台苹果等,选择当地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延长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旅游”、“互联网+特色产业”等发展模式,发挥“党支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带货的经营模式,形成产业与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参与生产,分享产业红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二则要着力于“培”,壮大振兴力量。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要在“外引、内育、留住”上下功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除却通过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引进等方式,还可以与国内院校合作专门培养,多渠道引进种养殖能手、农业经营管理、电商精英等镇村实用性专业性人才;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健全“师带徒”“传帮带”培养机制,以当地村干部、年轻在乡人员、贫困户为主要抓手,合理调配年龄、专长、个人需求等优势,提升本地群众专业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不论是“筑巢引凤”还是“引凤筑巢”,这个“巢”就是留住人才的“沃土”。要筑好“巢”,就要逐步提升镇村人才待遇,在资金、项目、生活等方面为人才优化干事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安心、安业;加大农村从业人员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力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资金奖励、优先推荐提拔使用、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等激励政策,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刻,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全面小康,已经可以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尖头”,只要全党全社会凝心聚力、携手攻坚,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人民政府 廖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