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被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到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答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所谓心中所想、脑中所悟,才能语出惊人、惊艳四座,此番掷地有声的“金句”得以刷屏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热门平台,得到海内外的普遍认可和传颂。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身体力行不断诠释着何谓“无我”、何谓“不负”。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可以想见“人民”一词在习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全体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首要信条,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需要用一生去诠释和追求的崇高境界。
疫情防控“有我”,心系群众安危“无我”。还记得,当时疫情在全国蔓延时,“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措施不绝于耳,各地第一时间召集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就重点疫区人员摸排、防护措施宣传劝导、健康跟踪监管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不久后,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多地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值班人员和值守制度迅速运转起来,高效率的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起到决定性作用,疫情渐渐得到很好的控制。回过头来,当初是何种驱动力推动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入户排查发热高危人群、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是不得已的形势所迫吗?不尽然,更多的应该是对生命的敬畏珍视,是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是对大局的清醒认识。疫情防控工作赋予我们责任,群众安危才是我们无私、无畏的“无我”潜藏源泉。
脱贫攻坚“有我”,体察民生疾苦“无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辟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新路子,一系列实事求是的政策措施纷纷贯彻落实到位,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中国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是什么样的美好让我们用长达数年的努力历经千辛万苦、实现脱贫目标?是脱贫成果展示的迫不及待吗?不完全,更多的是得知贫困户接受政策扶持后日子越过越好的喜悦感,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的满足感,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带去福祉的获得感。自己说好不算好,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只有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拼尽全力为人民无私奉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为崇高的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奋斗,才能无愧于人民的信任,到达“无我”彼岸,才能离全面脱贫目标越来越近。脱贫攻坚工作赋予我们责任,体察民情才是我们无私、无畏的“无我”内生动力。
环境整治“有我”,自觉为民服务“无我”。环境整治是衡量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整治管理水平提高了,人居环境治理出成效了,整个城市也越来越美,百姓变得更加幸福了。但整治过程中,发现面临的问题很多,难啃的硬骨头也很多,如管理机制改革所面临的阵痛期,又如群众矛盾难调和的尖锐点。如此困难重重,是什么样的能量感召我们攻克种种难题、突破道道难关?是本职工作的责任所在吗?不全然,更多的是时刻不忘的人民重托,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是敢于碰硬、勇担使命的无畏精神,驱使我们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秉持十二分的定力,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深入思考突破问题的有效方法,持续攻坚克难,敢抓敢管,用“无我”的境界,以“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的魄力,不断推动工作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环境整治工作赋予我们责任,为民服务才是我们无私、无畏的“无我”精神支柱。(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莲峰镇人民政府 李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