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地摊经济”引发的思考

2020-06-29 15:36:53 | 来源: 中廉在线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这已是近期内总理第二次点赞“地摊经济”。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点赞了成都地区设置大量流动摊位、快速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同时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在此背景下,“地摊经济”彻底火爆,一时间成为“朋友圈”最火热的话题,就连资本市场中跟“地摊概念”沾点边的个股也连番涨停。

“地摊经济”作为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并非新兴事物,即使在各大城市中心位置,也普遍存在,由于影响市容市貌其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论。今年,在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之下,国家松绑“地摊经济”,最深层次的意义是缓解就业压力,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可谓是暖心之举,广大老百姓一致好评,但全国上下,无节制地一窝蜂推广“地摊经济”,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

因城施策,不能盲目跟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具体情况,“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作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大面积推广,慎防影响多年以来城市建设取得的硕果,破坏来之不易的国际形象。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规矩意识。“地摊经济”的衰落,源自于国内城市管理上的不善,今天兴起的“地摊经济”必须要解决的是城市管理的问题。在松绑“地摊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不能让“地摊经济”的兴起破坏了法制化的市场秩序,更要强化规矩意识,防治浓浓烟火气变成乌烟瘴气。

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防止昙花一现的兴起。在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力避“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化倾向,相关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的精细管理让“地摊经济”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要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让“地摊经济”变成一种可持续的、有特色的文化资源。

“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任何一种有争议性的经济模式,往往都是好坏参半的,“地摊经济”亦然。我们应该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地摊经济”,把它当做一面反应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镜子。全国各地的“地摊经济”到底会如何走向,让我们拭目以待。(五指山市南圣镇人民政府 雒峰)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