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之年,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关键在强化各项措施。
强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户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粒纽扣”,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中,要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做到贫困人口识别全覆盖,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把所有符合贫困标准的贫困人口识别进来,把达到脱贫标准的严格按程序退出。加强脱贫后续跟踪帮扶,逐户建立动态台账,综合考量将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落实政策兜底措施,应保尽保,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挖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优势及人才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一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积极创新帮扶思路,多举措助力扶贫车间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一是加大典型引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工作,用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培育创建先进典型,发挥脱贫示范户带动作用,通过宣传榜样示范激励,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绝不能仅仅是数据的巩固和达标,更不能将成果的巩固停留在实现脱贫目标和任务的那一天,而是应该在实现脱贫攻坚底线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压实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唯此,才能避免已脱贫的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出现断崖式下跌,才能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人民政府 傅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