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肯定他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并希望他“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等。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实干担当、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义无反顾……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子。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一百多年来,一代代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爱党报国之士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科学家,面对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奉献青春和才智,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无不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必须引导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人才队伍。
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