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的基础,基层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在思与行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让民族团结之种播撒在思想上。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凝聚人心、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所在。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整体,既有五十六个民族的百花齐放,也有各民族的特色。一直以来,各民族文化交融,经济互倚,情感相亲,在多民族共同努力下,开创了疆域辽阔的国土,开拓了海纳百川的中华胸花,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民族团结国运才兴。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将民族团结意识融入思想。作为行动的“指挥站”,思想有则行动有,基层干部要时刻想着把各族同胞如石榴籽般团结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实现思想上与党同步。
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方法上。各民族风俗不同,习惯有差异;文化不同,思维有差异,在开展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误解和误会,也可能因为民族间的差异产生分歧。面对不理解与分歧,不可急、不可馁,须知其为常情,要稳住心态,多加体谅。在做少数民族工作时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好方法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与少数民族同胞沟通时应注意以“导”为主,导即引导,引导少数民族同胞理解政策,为少数民族同胞讲透政策,讲清过程,讲明白结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推进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让民族团结之果孕育在行动上。促进民族团结需要桥梁,需要纽带,基层干部就是融洽民族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群众需要什么基层干部最能看清。基层干部应主动作为,加强与各族群众沟通交流,听心声、解民意,把各族群众盼望的、需要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关心,感受得到关注,享受得到民族团结的果实,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点点滴滴的暖心行动中,凝聚各族群众的力量,为推动党和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提供挑不开、打不破的民族团结之力。(叶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