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文章《让主题教育成效看得见》中强调,只有实处用力、靶向施策、示范带动,统筹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让每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才能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在全党上下积极务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背景下,主题教育若想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就要锤炼党性、“研”入基层、靶向“实效”,以躬行实践的“孺子牛”姿态干事创业追梦,力求为民解忧纾难、最终得以“建新功”。
“炼”实党性,赓续血脉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要让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最先要解决的即是党性问题。何为党性?精忠报国、以“民”为先,赓续前辈红色血脉,一以贯之地干事创业追梦即是党性炼成之标志。心怀国之大者,忧国祚、系民生。从古之先贤到今之党员先锋模范,其行止之间一以贯之的永远是“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作为党员后辈,若想提升党性修为,就要有“俯身甘做孺子牛”“育得清香赠与人”的无私精神,为民解忧、为民争利,抛弃小我、成就大我。
“研”入基层,善弈谋局驱“痼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是体察民生一线的“情报站”,调查研究之始在基层、解决问题之本亦在基层,基层是党员干部“排兵布阵”“大显身手”的“实训场”“磨刀石”。党员干部要把主题教育成果贯彻到调查研究工作中,在沉入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培养一副武装着战略思维的“好头脑”,注重去芜存菁、由表及里,强调“调”和“研”并重,牵住基层“痼疾”的“牛鼻子”、扼住问题的“要害”、梳理难题的“症结”,聚焦关键问题“解民忧”“纾民难”。
靶向“实效”,为民解忧息诉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题教育若想落在实效上,关键就在于“实干”。信访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对民”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就能办好的,要脱下“皮鞋”换上“布鞋”,脱去“正装”换上“便装”,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党员干部要用实干的态度和举止刷足干部队伍的“存在感”,用暖心暖身的言语措辞和温和谦逊的办事风格化解群众的不信任与质疑,做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枢纽”,切实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做到息诉罢访、与民同乐,“亮”好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的“名片”。(徐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