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越是面对艰难险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筑牢民族共同体,书写新时代篇章。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为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儒雅文章。要深入推进落实,强化理论武装,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统一领导、政府及其部门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单位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专题学习,召开专题研究民族工作,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教育培训实现全覆盖。
完善体制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为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典雅画卷。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干部实绩考核中的占比,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常规巡察范围,实现了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建立创建工作组织调度、联席会议、专项推进、提示督办、综合保障五项协调机制,修订完善民委委员工作规则。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配齐配强民族工作部门干部、统战委员、村民族工作助理员,专抓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工作有效落地。
着力宣传引导,强化舆论引导,为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出优雅乐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工程,建立常态化宣教机制,连接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干部群众开展征文、演讲、文艺演出,展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和现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到乡村振兴、村规民约、文化旅游,推出相关宣传稿件,营造浓厚宣教氛围。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已经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只有领悟民族复兴的思想精髓,才能更好地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林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