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稻”念袁老:做一粒利国利民的好“种子”

2023-09-25 08:50:55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梅城镇人民政府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袁隆平院士用报国、奋斗、奉献的一生为这句话做了精彩诠释,他犹如一颗好“种子”,早已种在亿万中国人心里。一粒种子如星星之火,万好种子恰薪火相传。广大青年人要像袁隆平院士学习,努力成为一粒粒好“种子”,基层土地中“生根发芽”,接出金黄饱满的生命“穗子”,让自己的人生在“强国有我”的奋斗征程上出彩。

永怀炽热“初心”,做一粒“爱国爱民、鞠躬尽瘁”的好“种子”。“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院士提到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心。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许多中国人吃不上饭,就吃野菜、树皮、树叶充饥,有的甚至因为饥饿倒在路边和田埂边,这些景象袁隆平院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想起自己儿时种下“让人人都有饭吃”的理想,放弃“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毅然坚持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袁隆平院士的初心,也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为了这样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用尽一生坚守和践行,在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一呆就是十八年。青年人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初心,把忠诚奉献给党,把真情献给人民,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敢于吃苦、敢想敢谋,主动到民生一线去、到发展一线去,在接续奋斗躬身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永扛时代“重责”,做一粒“挺膺担当、舍我复谁”的好“种子”。袁隆平院士一生犹如闪耀星火,写满了与水稻相关的注脚,照亮着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1961年,在茫茫稻海之中,袁隆平院士与“天然杂交稻”第一次相遇,由此开始了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面对失败和质疑,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直面挫折、勇于担当,他始终坚信世界上必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那时他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需要之中,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无数次梦见稻穗下乘凉的美好景色,心中始终坚定的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宏伟目标和“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伟大追求。终于,经过几千余次反复探索实验,在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花败育株“野败”,打开了杂交水稻研发突破口。青年人要学习袁隆平院土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永葆干事“抱负”,做一粒“真抓实干、矢志奋斗”的好“种子”。“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和助手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稻田里,在茫茫稻田中日复一日重复着一场又一场试验。1973年,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这片试验田里,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之后,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杂交水稻,超级稻从单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到1149公斤,再到1500……袁隆平院士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断探索、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真正做到了勇攀杂交水稻的高峰。现如今,袁隆平团队始终坚持并践行着“不唯书,不唯上,不四唯,只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在农业赛道上不断刷新着新的世界纪录,不断给人类社会贡献出一代代“超级杂交水稻”的创新成果。青年人要学习袁隆平院士奋力进取、追求卓越,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奋进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安徽省潜山市梅城镇人民政府 潮帅)

责任编辑:风风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