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举行,这让基层减负的风吹得更盛,让各地都愈发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松松绑、减减负。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上午搞宣传,下午平纠纷,晚上要入户,食宿没规律”,这是对基层一线干部的真实写照,尽管这样,仍然有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文件缠绕在大部分基层干部的身上,让其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去践行各项工作安排。尽管基层减负提出已久,但部分基层仍然存在为了减负而减负的形式主义存在,脱离基层减负的实际,要切实做到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要过“三道关”。
攻克“精力不足关”,提振干部精气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联系上级各项政策与下面众多群众的这根针,一方面要参加各种调度会、培训会、安排部署会,另一方面要面对如何将各项会议精神细化向下传达、如何将各块工作落实落地到基层等“疑难杂症”让这根“针”难以招架。学会转变作风,花更多的时间在落实上而不是在会议桌上,让“三个下沉”赋能基层干部推动基层治理迈向新台阶。
解决“考查问责关”,激发干部干事热情。考查问责层层加码,发通报、发“黄牌”等举措让部分基层干部惧怕考核,由于怕担责怕背锅就对上级下发的各项任务敷衍了事,遇到难题往后躲,加剧基层工作难度。监管督查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一方面对“庸、懒、散、慢、推、浮、要”型干部严厉整治,纠正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对工作推动困难的村松松“尺子”,派驻实力干部帮助困难村一步步发展,“因材施教”。
突破“能力不足关”,培养干部履职能力。面对基层繁琐且复杂的工作,文件会议多,表格台账多、留痕留迹多、督导检查多等“四多”问题,部分基层干部束手无策,缺乏找到突破口的能力,改变不了当前的状态,从而导致“负重前行”。基层干部要从自身做出改变,加强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赋能基层治理,基层减负从自身做起,再合力将基层减负的清风送到最深处。
对此,必须坚持上下联动突破难关,才能切实为基层干部松解开一圈圈绳子,卸掉一块块重重的壳,让其能够“轻装上阵”,在基层舞台上发光发亮。(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 刘莹莹 江春燕)